首页
学校概况
党政机构
教学机构
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学术 · 人才

医药化工学院熊贤强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等期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新闻来源:医化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24-05-13

近日,医药化工学院熊贤强副教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Ceramics International》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上连续发表了五篇关于光催化产氢技术的研究论文。det365娱乐官网为第一署名单位,总影响因子超过60

熊贤强博士在光催化技术领域拥有多年研究经验,持续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他最近发表的一系列论文详细介绍了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优化策略、反应机制的创新解析及系统效率的提升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通过构筑S-O化学键界面,有效加快了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与迁移,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剂在盐酸四环素降解和产氢性能(Appl. Catal. B Environ., 2024, 353, 124098);通过调节费米能级位置,成功制备CoS2/MgIn2S4欧姆结型光催化剂,增强了半导体/助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水双界面的电荷分离与转移动力学过程(Appl. Catal. B Environ., 2024, 351, 123950);通过界面电场调控,采用一种新的欧姆类似电荷转移机制,克服了传统I型异质结在电荷有效分离上的限制(Appl. Surf. Sci., 2024, 663, 160206);引入双功能的Co3O4半导体并构建IICo3O4/CaIn2S4异质结,实现了载流子分离与转移效率的同步提升(Ceram. Int., 2024, 50, 3052);优化半导体/助催化剂界面,有效促进了界面电子分离,从而实现高效的水分解产氢(Int J Hydrogen Energy, 2024, 51, 314)。

这些成果通过对催化剂结构和组成进行精确调控,可以显著提高光催化产氢的活性和稳定性,这为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换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此外,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光催化产氢机理的理解,还为相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果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持。

论文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4.124098

论文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4.123950

论文3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4.160206

论文4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3.11.053

论文5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hydene.2023.08.156

 

 


文:熊贤强 /    图:无 /   审核:吴劼、黄国波 /    责任编辑:金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