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在农村与城市间徘徊

作者:载于《台州日报》    新闻来源:载于《台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09-27

    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目前还在校园里的师范生们又有何感想呢?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何看待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身份差距,他们对自己的将来又有怎样的打算———
    此次调查在det365娱乐官网01级师范类历史系和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中展开,参与调查的人数共115人,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03份,其中男生24人,女生79人。共有93人表示毕业后将从事教师职业,占总调查人数的90.3%。
-最想教高中
  【调查结果】 103人中,94人选择在高中就业,占总人数的91.3%,5人选择初中,1人选择小学,3人未选择。
  【原因分析】 调查之后,笔者又向几位学生作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说,对于一年之后的工作,心里还没底。如今教师行业的竞争这么激烈,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优势更加薄弱。但是辛辛苦苦读了4年书,仍然希望将来的工作能体现价值,至少应该和中专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有所区别。有一位男生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去教小学似乎有点浪费了,他宁可先去条件稍微差点的中学工作一段时间。
-最想去重点学校
  【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103名学生中,有63人选择市区中学和重点中学,29人选择普通中学,10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打算,只有1人选择去西部落后地区从教。
  【原因分析】 半数以上的学生将目光瞄向市内学校和重点中学,他们的理由简单又充分。因为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当地排名靠前的学校,教师待遇好不在话下。学校的发展空间大,有利于水平发挥;工作竞争激烈,具有挑战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学校设施好,学生素质高,便于管理,容易灌输新思想和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吸取名师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修养等。
  选择在普通中学就职的学生,理由也很单纯。他们觉得进普通学校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更切合实际。有同学说,进重点中学的难度很大,就算进了压力也很大,还不如先在下面锻炼几年,再慢慢往上“爬”。有同学说,不管怎样,不是所有人都能进重点中学的,普通学校同样需要教师,这样的教育体系才能平衡起来。
  在这些学生中,14人提出回母校工作。对他们来说,熟悉的环境适应起来较容易,也有利于与学生交流。而另一些学生则希望去新办的学校工作,因为新学校招的都是新教师,起点相同,更具有挑战性。
  而惟一一位选择去山区工作的女生,她的理由只有一句话:“让那些贫困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马骅(上海复旦大学毕业,2003年辞去北京的工作,志愿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明永村一所只有2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当教师)的事迹让我感动。”
-18.4%学生意向农村学校就业
  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你会主动到乡镇一级或更偏远的学校工作吗?
  【调查结果】 24名男生中,有5人表示会主动去乡镇一级或更偏远的学校工作,18人表示不愿意去,1人不确定;79名女生中,有14人表示会主动去,49人不愿意,16人不确定。
  【原因分析】 选择愿意主动去乡镇一级或更偏远学校工作的学生共有19人,占18.4%。作为大学生,他们觉得哪里有需要就应该去哪里奉献才华,为扶贫做贡献更是应尽的责任。而且从基层干起身体力行,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在这些学校工作更是可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实现自身价值。他们真诚地对笔者说:“市区学校很难找到工作岗位,而农村中学比较缺教师,会有更大的机会。”还有一名学生在理由一栏只写了4个字:从教无类。
  相对他们,表示否定态度的同学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学校的优势和给予的发展机遇。大多数人写理由时用了现实一词。“这个社会太现实,没有好的政策和福利,傻瓜都不会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实一点。”“怕永远留在山里,再也出不来了。”
  也有同学矛盾地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农村出生的大学生,毕业后除了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外,还有沉重的家庭压力,微薄的工资可能会使我无法有孝敬父母的余力。若是从个人角度考虑,我倒是挺愿意去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