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艳杰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王永健教授以及河南大学孙晓副教授等3位专家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并作专题学术报告。
刘艳杰研究员作了题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入侵机制”的学术报告。植物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人类健康会产生严重威胁,探究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是外来优化植物防控和管理的前提条件。报告指出,外来植物进入入侵地之后往往经历本地植物的互作,以及营养级生物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报告人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解析了这些不同互作过程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永健教授以“非生物-生物环境作用下植物功能性状对入侵成功的贡献”为题作学术报告。外来植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严重威胁当地植物区系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入侵地非生物或生物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各种极端非生物环境与生物胁迫更为频繁,外来植物与同进化起源的共存本地植物间对不同非生物和生物环境因子的植物功能性状差异,可能决定其入侵性的强弱。通过多物种实验,发现克隆整合性状使外来入侵克隆植物具有更强竞争优势。克隆觅食性状决定了入侵植物不仅在高资源而且在低资源环境具有高克隆适应性。克隆整合性状提高水分变异性、退化群落中、及极端胁迫下入侵植物在群落水平生长适应性。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入侵有显著影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这种性状优势产生促进作用,这意味着持续的全球变化可能进一步促进植物入侵。
孙晓副教授作了题为“昆虫压力驱动入侵植物的防御策略演化及生态效应”的学术报告。从次生代谢、化学信号和昆虫行为等角度,介绍了昆虫群落改变促进植物入侵的机制,及昆虫取食压力改变入侵植物的组成-诱导防御策略;并从植物挥发物和昆虫种间互作角度阐明了地上-地下昆虫的互作关系及昆虫对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识别机制。
det365娱乐官网湿地与克隆生态学研究所PI于飞海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生命科学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并就关心的学术问题与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报告人简介:
刘艳杰,博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入侵生态学学科组PI。目前担任国际顶级生态学期刊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Oikos和Oecologia编委,也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主要以控制实验与数据整合分析为研究手段,围绕植物入侵过程中多样化的互作关系,系统阐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进化与适应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Ecology Letters、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 等生态学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王永健,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华中农业大学狮山硕彦计划拔尖人才A岗,生物入侵与防治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入侵生态学与克隆植物生态学及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Plant Ecology、Ecology and Evolution和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优秀人才培育、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w Phytologist、Ecological Applications等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含ESI热点论文1篇。
孙晓,博士,河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以我国重大外来入侵植物为对象,聚焦“入侵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及演化”的科学问题,从物种水平和群落水平阐明了入侵植物挥发物对土著昆虫的行为调控机制。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cology、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期刊发表。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先后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首批),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