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帮助教师们在药物合成方面展开深度研究,医药化工学院近期在第二会议室举办药物合成前沿系列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汤文军、浙江大学史炳锋、青岛科技大学李金恒、浙江师范大学邓卫平和武汉大学阴国印五位教授应邀参加。院长吴劼和童晓峰教授分别主持,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
5月9日下午,汤文军教授作“P-手性膦配体促进的手性天然产物和药物高效合成”首场报告。他课题组过去几年中发展的P-手性单膦配体有效地促进了多类实用的不对称偶联反应。此次报告中,他向在座介绍了在研究不对称偶联反应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去氢孕酮、环巴胺和Oubagenine等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中的最新探索。
5月10日上午,史炳锋教授为在座教师带来“钴催化不对称碳氢键活化”主题报告。他指出,近期课题组在钴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发展了大位阻手性酸和基于氢键作用的联萘甲酸配体,实现了非手性Cp*Co(III)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二是基于协同催化策略,发展了Co(II)/SPA协同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构建螺中心手性;三是基于配位自适性策略,设计和发展了适用于八面体钴的新型手性苯酚噁唑啉 (Salox)配体,建立了钴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新模型和新催化体系。
李金恒教授作题为“基于C-H自由基官能团化策略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学术报告。他们课题组发现了多种策略[1],包括氧化策略、光催化氧化还原策略和电化学策略,高效高选择性实现了基于C-H自由基官能化的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并且通过使用该策略,两个新官能团被引入烯烃双键碳上,从而一步构建两个新键,实现了碳链延长和合成出复杂有用的有机化合物。
邓卫平教授作“金属稳定烯丙基1,n-偶极子的催化不对称环加成反应”学术报告。他课题组通过对亚甲胺叶立德、“Pd-TMM和其他金属稳定的烯丙基1,n-偶极子及其等价体”的设计和反应匹配性研究,发展了系列结构多样性导向的新型催化不对称[4+3]/[4+4]/[5+4]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手性7-9元中环及其并环骨架衍生物。
阴国印教授带来的“硼化金属迁移反应研究”报告作最后压轴。他课题组在新的位点构建化学键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烯烃的迁移硼化官能团化反应,并对反应中涉及的多层次选择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这些研究为简单烯烃的转化提供了新的策略,为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专家们诙谐幽默又不失专业性的分享,使得现场笑声连连,掌声不断。互动环节,在座教师就专业上遇到的学术难点和专家们进行交流沟通,碰撞出片片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