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上海大学:统筹融合发展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身处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大学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钱伟长教育理念,统筹融合发展,深化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在教育强国时代课题上不断体现新作为。


坚持铸魂育人,把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

1.赓续红色血脉,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传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深入挖掘百年党史、红色校史中的育人资源,着力推进“校史工程”,成立守常党支部、秋白党支部和中夏党支部等学生党支部,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进程。

2.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有效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集体备课,讲授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首创思政课“项链模式”,率先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内容的“1+4+1+X”思政课程体系。学校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学术引领,通过建设上海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搭建校内外、多学科协同育人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建立国家—市—校三级示范四级培训机制,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试点校、领航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

3.深入实施全程导师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学校自2019年起,全面启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改革,为每名新生从入学起就配备一名导师,指导陪伴学生的大学生涯全过程,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全方位指导。目前,全校共选聘本科生全程导师2752人,覆盖全部本科生,平均师生比达1∶6.3。


坚持融合发展,抓实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举措


学校面向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及上海市先导产业领域布局,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难题,依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学科融合,有组织地推进卓越创新人才培养。

1.科教深度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依托国家试点学院——钱伟长学院,开展“联聘制”和“教席岗位制”,形成以张统一院士牵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教学团队。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省部级及以上校内平台为支撑,设立钱伟长书院、钱伟长讲坛和全程导师工作室,建立前瞻性、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体系,培养理论与应用力学、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实施钱伟长学院拔尖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全面实施“大师引领、大项目牵引、大平台支撑”的培养模式。

2.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创新工程人才

面向国家集成电路重大战略需求、上海市集成电路先导产业重大布局,学校成立微电子学院。学校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建的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致力培养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紧缺人才。学院引产入教,推行“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机制,建立了国内首条“超越摩尔”8英寸中试线、高校首条8英寸硅基微显示研发线;实施模块化定制化教学,建立本科生“四个一”实践化培养模式,即一个创新项目牵引、一次芯片设计、一次实践流片、一次集成分析。学校成立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难题,有组织地推进高质量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学校与中国商飞、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联合打造高端民机设计人才班、翔英学院,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江实验室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领域的十余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3.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校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和上海发展蓝图,依托优势学科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制定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理工、人文、艺术交叉融合的专业和双学位项目,以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开设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电影制作专业;以海洋智能无人运载优势技术为依托,开设以海洋考古为特色的考古学专业;依托冶金工程科学与信息管理科学两个专业各自的优势,实施理工与经管融合的“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双学位项目,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跨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领军人才培养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为核心,通过本硕博贯通的、基于挑战性项目牵引的进阶式研究和学习体系,积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的未来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领军人才。


坚持体制创新,提升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学校不断健全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学校夯实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制定《上海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意见》,注重全面发展、分类培养、交叉融合、理论实践结合、拔尖人才培养,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实施“伟长学者计划”和《上海大学岗位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激励高水平教师潜心教学改革,引领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深入实施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成立12家本科生书院,覆盖全学段本科生人才培养,专业学院建书院、“双院”协同育人,将优质育人资源压实在“一线”;选派百千导师进书院,实行学生“四自管理”,引领新时代青年自主成长;确立“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质保理念,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生主体、不同学位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扎根中国、立足上海,上海大学正努力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特质,以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来源:《中国教育报》